2025年,中国药品零售行业迎来关键转折点。随着国家药监局《药品监督管理法实施条例》的全面实施,全国多省明确要求药店在2025年底前必须配备执业药师,这一政策正加速推动行业从“商品销售”向“专业服务”转型,也引发了连锁药店扩张、单体药店生存压力、执业药师价值提升等连锁反应。
国家药监局自2021年起试点“执业药师差异化配备”,允许新开药店必须配齐执业药师,现存药店逐步整改。2025年新规的全面实施标志着行业准入门槛的最终确立:自2025年1月1日起,所有零售药店在营业时间内必须至少配备一名执业药师在岗,否则仅能销售非处方药(OTC)。过渡期政策允许偏远地区通过“远程审方”“多点执业”等临时方案缓解人员短缺压力,但最终仍需实现“一店一药师”。
多省已明确执行时间表:
大型连锁企业通过内部培训、薪酬激励快速扩充药师团队,或借助信息化系统实现“总部药师远程支持门店”,降低单店成本。例如,某连锁药店通过远程审方平台,一名执业药师可服务10家门店,覆盖处方审核需求。而单体药店因成本压力,部分选择转为专营OTC或中药饮片,或通过加盟连锁品牌获取资源。四川达州一药店负责人曾求助延长“老药师证”使用期限,但官方明确回复:2025年底前必须配齐执业药师,“老药师证”无法替代。
政策驱动下,执业药师成为行业“刚需”:
执业药师在岗可提供专业用药指导,减少药物误用风险。例如,老年慢病患者常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,执业药师可协助制定用药计划、监测不良反应。政策实施后,消费者将获得更规范的处方审核服务,偏远地区药品供应不足问题也有望通过远程审方缓解。
部分药店因成本增加可能提高药价或缩减服务范围,但政策也倒逼行业升级:
2025年成为执业药师拿证“关键年”:
2025年药店执业药师配备政策的全面落地,标志着中国药品零售行业进入“专业制胜”时代。短期来看,行业可能面临阵痛,但长期将推动药店从“价格竞争”转向“服务竞争”,执业药师从“证书挂靠”转向“专业赋能”。对于从业者而言,手握执业药师证书,既是应对政策变化的“入场券”,也是抢占职业先机的“硬通货”。在这场变革中,唯有顺应趋势、提升专业,方能在行业洗牌中立于不败之地。